在上泸人民的心中,有一个德高望重的人物,那就是北伐名将余辉照,身为北伐将领的他,不为个人谋私利,一心为公,退隐回乡后,积极创办方正小学,校址就选在余氏宗祠,为家乡的教育事业,为继承和发扬余氏宗祠的理学思想,也为余氏宗祠能完整保存下来,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孝悌立身,国父为父亲祝寿题书
“百行莫大於孝悌”。1922年2月,余辉照因父亲余东阁六十寿辰,向孙中山先生告假,孙中山先生特为余辉照父亲东阁先生六旬荣庆题书“寿考维祺”。余辉照拿着孙中山的题书回家,并小心珍藏,后将此题书作为横匾悬挂于余氏祠堂前栋厅堂横梁之上,为祠堂增添了光彩,也为后人尊重孝道树立模范。
廉洁持家,妻子靠养猪贴补家用
旧时社会,凡功成名就的人都喜欢回家置田置房,以光宗耀祖。但余辉照却没有这些做,别说置田置地了,就连他和家人居住的房屋都是租的,他把他的积蓄全部都用于家乡的公益事业了,为贴补家用,他妻子还在家养了几头猪;旧时社会,男人三妻四妾实属正常,但余辉照一生只取了一个妻子,从一而终。这一点和当时的社会风气也不相符,。由此可见,余辉照和一般的国民党军官不同,他思想进步,不贪财,不图名,一心一意为家乡人民办实事。
重正学田,免费让穷人的孩子读书
1942年,余辉照退隐回乡后,便同他人一起创办了方正小学,并成立董事会,自己出任董事长,学校设高、初、小八个班和一个幼儿班,方正小学的办学理念在当时非常先进,学生不分姓氏,不分男女,不分贵贱。今年70多岁的平隆军,说起余辉照,心里充满了感激,他说,没有余辉照,就没有他的今天,平老不是上泸人,却在方正小学完成了他的小学学业,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余辉照,平老小时候,因家里穷,父母到上泸来帮人做长工,1947年初春的一天,当时十岁的平老上山砍完柴回家,到余辉照家找给他家帮工的母亲,余辉照知道他没上学的情况后,便给他母亲写了一个条子,让他到方正学校上学,免去他的学费和伙食费,并一直资助他完成学业。